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接诊了多名多发大结石患者,其中一名是75岁胡伯,医生从他的膀胱中取出28颗结石,每颗结石都如拇指头大小。
在我国,60岁以上男性是膀胱结石的高发人群,其中不少患者像胡伯这样因结石引发肾积水、肾功能损伤的连锁反应,是老年泌尿疾病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之一。
清远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周理林提醒,当老年人出现尿痛、排尿不畅或肉眼血尿时,很可能是膀胱结石在“作祟”,及时筛查与干预至关重要。
患者结石几乎占满膀胱
75岁的胡伯不爱出门,平日里没事就躺着,最近因为发现血尿到医院就诊。检查后发现,胡伯不仅前列腺增生,膀胱还长满了结石,并发了双肾积液、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等问题,同时伴有肾功能损害。诊疗过程中,医生发现胡伯还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面对胡伯的复杂病情,泌尿外科治疗团队讨论手术方案。周医生说:“在权衡开刀还是微创手术,综合考虑之下,患者结石太多,微创手术未必能一次取完,最终选择开刀。”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泌尿外科团队为胡伯实施膀胱切开取石术。术中发现膀胱壁明显增厚、质地变硬,取出了28颗结石。胡伯术后恢复良好,肉眼血尿消失、肾功能亦随之好转,已顺利出院。
展开剩余63%周医生介绍,膀胱结石好发于老年男性,这是生理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的。老年人代谢功能逐渐减弱,肾脏的排泄能力也会下降,老年人往往更容易出现尿液浓缩的现象,形成结石的可能性随之上升。老年人群体中,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如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等。这些疾病会影响尿液的排出和成分,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早期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与前列腺增生症状混淆,易被误认为“年纪大了正常现象”。当结石堵塞尿道内口时,会出现排尿中断、尿线变细、排尿疼痛,甚至血尿。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老年患者由于神经敏感性下降,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恶化或反复尿路感染。
“膀胱结石长年的堵塞、刺激,尤其是合并慢性感染时,会导致膀胱组织失去弹性,呈纤维化。”周医生说,膀胱纤维化会影响膀胱的储存功能,膀胱的弹性降低使得其容纳尿液的能力下降,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频、尿急等症状。原本可以正常储存一定量尿液的膀胱,现在储存较少的尿液就会产生尿意。
“药物治疗仅适用于结石比较小的患者,一般结石直径不超过6毫米,超过这一直径的结石就往往要手术治疗。”周医生介绍。
多饮多动,减少结石困扰
对于膀胱结石的预防,周医生建议,增加饮水量,每日保证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使尿液得到稀释,降低尿中晶体物质的浓度,减少结晶沉积形成结石的机会。充足的饮水还能促进尿液排出,起到冲洗膀胱的作用,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结石形成。
减少高嘌呤、高草酸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菠菜、浓茶等,以降低尿酸和草酸在尿液中的浓度,减少尿酸结石和草酸钙结石的形成风险。
避免憋尿。憋尿会使膀胱过度充盈,削弱膀胱逼尿肌的功能,同时导致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延长,增加尿液中晶体物质沉积的可能性,加重尿路梗阻风险,进而促进结石形成。
“还要进行适当运动,避免整天躺着、坐着。”周医生说,适当运动可增强身体代谢,有助于肾脏更高效地过滤和排出废物,减少尿液中矿物质结晶沉淀的机会,从而降低膀胱结石的形成风险。
除了要注意多饮水、多运动,还应定期体检及随访。周医生提醒,要定期进行泌尿系统检查,如泌尿系超声等,尤其是中老年人、男性以及有泌尿系统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通过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膀胱结石的早期迹象或其他潜在的泌尿系统问题,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