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澳(左一)现场交底图纸
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来自河南的90后小伙李二澳,用四年时间完成了从职场新人到项目骨干的蜕变。这个总爱把“中”挂在嘴边的年轻人,用实干与担当书写着自己的青春故事。
工地上的“海绵青年”
“干工程就像盖房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是李二澳的口头禅。2021年盛夏,刚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的他来到高平市丹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戴着黑框眼镜的大学生形象很快被改写——天刚蒙蒙亮就跟着师傅跑现场,晚上挑灯研究图纸,三个月就记满了两大本工作笔记,每一页都写满了施工要点和心得。
他像一块干渴的海绵,不知疲倦地汲取新知识。午休时间别人小憩,他在翻阅规范,重点条文标注得五颜六色;遇到问题不搞明白决不罢休,常常追着老师傅问个不停。正是这份近乎执着的专注,让他快速成长为团队的中坚力量。项目领导这样评价:“这小伙子就像台永动机,把河南人那股踏实肯干的劲儿全使出来了,连我们这些老工程人都自叹不如。”
“5A”骨干的硬核担当
翻开李二澳的考核表,连续“5个A”的评价格外亮眼。2023年9月,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转设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原工区长突然调离,入职仅两年的李二澳临危受命,全面负责校区3#楼工区的管理。他迅速进入状态,组织开展“全维度扫描”,系统梳理出12项制约工期的关键问题,并形成结构化清单。用红(紧急)、黄(重要)、绿(常规)三色标注问题优先级,每日晨会督办整改进度,形成闭环管理。这份动态更新的“作战地图”,两周内推动解决9项难题,为后续施工赢得宝贵时间。项目同事由衷赞叹:“这个河南小伙,真中!”
2024年3月的一个周五傍晚,试验员王工突然接到老家急电。此时正值项目主体结构验收紧要关头——王工手中32份待整理的检验批资料,直接关系到下周一质监站的关键验收。若资料不全将导致验收延期,影响整体进度。临时换人恐因不熟悉情况出错,团队陷入两难。尽管自己负责的3#教学楼任务同样繁重,李二澳却毫不犹豫地向项目经理请缨:“王工的资料交给我,验收节点绝不会耽误!”当验收通过的喜讯传来,他在工作笔记本上写下:“真正的成长,就是把‘分外之事’都当作‘分内之事’。”
“细节控”工长的刚柔道
7月4日,在中建五局晋江陈埭鞋服产业园项目工区长竞聘会上,李二澳自信地走上演讲台:“我叫李二澳,来自河南,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今天我竞聘工区长,将从项目管理、技术创新、团队建设等五个方面阐述优势……”
今年3月,当得知中建五局晋江陈埭鞋服产业园项目启动,有着丰富房建施工经验的李二澳主动请缨。这位26岁的年轻工程师虽资历尚浅,却已参与过两个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项目,专业功底扎实。4月调入项目后,他毅然扛起现场临建工程的重任——这个关乎整个项目开局的关键战役。面对规划方案频繁变更、劳务配合度低、资源配置不足等困难,李二澳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魄力。对内,他与团队高效沟通,确保方案落地“不过夜”;对外,创新采用“三步工作法”:先发联系函明确要求,再与劳务负责人面对面协调,必要时提请项目领导支持。凭借刚柔并济的管理,最终推动临建工程按期优质完成,不仅满足了业主的节点要求,更为后续主体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二澳以严谨细致著称。施工前,他深入研究地质勘察报告,结合现场实际,精确计算每根桩的坐标位置和设计桩长,将定位偏差严格控制在规范内。施工过程中,他全程监控桩机参数,实时观测桩身垂直度。一次沉桩作业中,监测数据显示桩身出现微小倾斜,现场工人认为属于正常偏差范围建议继续施工。李二澳立即叫停,通过专业分析判定可能是桩机定位偏差或局部土层密实不均所致。他迅速组织技术人员重新校准桩机姿态,并对周边土体进行注浆加固,直至桩身垂直度达标才批准复工。凭借精益求精的质量管控,项目桩基施工顺利完成,各项指标全部合格,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新起点,李二澳满怀憧憬:“我要建更多让人竖起大拇指的精品工程。”夕阳下,他扶了扶安全帽,望着身后整齐排列的桩基和忙碌的机械,目光坚定。正如他常说的:“只要肯实干,咱河南人走到哪儿都‘中’!”(中建五局史秀枝)
股票配资正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